新刊速递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第63卷(总第306期)2023年11月15日出版
双月刊 1955年创刊
经史传统与中国智慧
❖ 正名、裁断与统系:东汉经学一统大势中的许慎经学
孟 琢
❖ 名教的证成:袁宏与东晋玄学经史观
李 磊
❖ 康有为“六经五记”与近代经学转型
黄燕强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栏目主持人:陈伟武亚欧文化研究
栏目主持人:郭丽娜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研究:资本市场治理
栏目主持人:戴亦一正名、裁断与统系:东汉经学一统大势中的许慎经学
孟 琢
摘 要:许慎是东汉经学一统大势中的关键人物。作为东汉经学的坐标,《白虎通》是来自庙堂的经学一统,代表了以今文经学为主体的通学形态,体现为声训正名、经说裁断、天人统系三个层面的经学工作。《五经异义》承续了《白虎通》的一统方向,裁定经说、融通今古,代表了来自儒林的、基于古文经学的经学一统。《说文解字》继之而作,与《白虎通》全面呼应,代表了许慎经学的完备形态。它自形训以经学正名、据汉字以裁断经说,通过汉字系统构建天地人秩序,体现出许慎融通小学、经学的宏阔格局。
关键词:许慎;正名;经说裁断;天人秩序;经学一统
名教的证成:袁宏与东晋玄学经史观
李 磊
摘 要:袁宏的治道思想主要集中在《后汉纪》的论中。以史论为文体,在玄学的理路中探讨名教治道问题,重塑经史关系,是以袁宏为代表的东晋玄学家的思想特点。这一新的经史关系,是以史论为载体,以史事为实证,采用玄学的思考方式,回应经学提出的名教问题。与曹魏西晋玄学家的理路有所区别,袁宏不再将名教视作与自然相对的范畴,而是将之作为证成的对象。在论证方式上,袁宏以承认万物的个别性为前提,从整体与局部关系、万物互通互感的关系来论述君位存在的必要性,以此为名教之本。在范畴体系中,袁宏以性、情、心、理等为核心范畴,其中,性是其它范畴的逻辑起点,理则是天人关系的结合点,是六经的依据所在。
关键词:袁宏;玄学;东晋;名教;自然
康有为“六经五记”与近代经学转型
黄燕强
摘 要:康有为的今文经学研究,从破坏的方面说,打破了十三经系统,使人从尊经转向疑经,带来了经学的革命。从建设的方面言,辨伪经传不是目的,康氏在辨伪的同时,又以正名的方式,论证了“孔子作六经”的命题。六经之中,《易》和《春秋》是孔学正宗,而《礼运》《中庸》《孟子》《论语》及《公羊传》等寄寓着孔子的微言大义。康有为主张用五部传记来配六经,藉此重建新的经书系统,此即“六经五记”。通过对经典的注解,康有为建构了一种道德形而上学,即天元性命之学。由此阐发的仁学思想,则为其政治制度和大同世界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体现出政治学与心性学的统一。康有为的“六经五记”以今文经学为主,兼采宋明性理之学,这一调和汉宋的思想体系,为当代的“回归经学”思潮开拓了一种新境界。
关键词:六经五记;正名;天元;仁学;大同
论韩愈两度南贬之心性特征与诗风转变
尚永亮
摘 要:唐贞元末至元和末,韩愈先后被贬阳山、潮州,其心理性格及诗歌风格均发生明显变化。阳山之贬时,韩愈面对的主要是在他看来属于暗中使坏而随之失利的一拨“群小”,故其所作诗歌讽喻与指斥并行,复仇与扳援同在,由此形成突出的政治性、攻击性特点。而潮州之贬时,其所面对的乃是掌握生杀予夺权力的最高统治者,除政治强权的压力外,其内心深处也未尝不包括因《上佛骨表》言行不敬而产生的自我反思以及借助传播将悔过态度上达天听的意图,故其诗作自悲自叹中杂以自悔,生命忧恐中伴以求情。前者郁怒愤懑,劲气直达,所写物象、景观多险怪动荡,展现出奇险豪横的风格;后者则颇为收敛,险怪描写减少,郁怒之气渐收,其风格趋向悲缓平和。同时,这种变化也与两度南贬时作者之年龄、心气变化有关。从韩诗创作的整体情形着眼,不难发现韩诗风格的变化不只限于两次贬谪。大约自元和中后期开始,韩诗在选材、描写、气格上都发生了若干由强直豪横向平和冲淡的转变,而韩愈贬潮诗风的改变,既与此一整体走向吻合,也为此一走向发挥了某种助推作用。
关键词:韩愈;两度南贬;心性特征;诗风转变
陆游诗歌“化身梅”范式的建立及后世影响
李小荣
摘 要:陆游咏梅创作前后持续50余年,其取材方式、思想表达常与佛教相联系,这既是受到家族佛教信仰、诗学师承两种传统的影响所致,更和陆游一生好结交禅僧的社会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特别是淳熙五年(1178)秋松源崇岳禅师对他的印可,奠定了他此后特殊“寻梅眼”的观物审美方式。再经24年的禅修实践和创作积淀,至嘉泰二年(1202)春,终于以超越前贤的创新意识,融汇“三时论门”“六根互用”和松源禅系的“华严意蕴”等多种佛教思想以及佛教文学的因子,创建了在明末清初以降具有深远影响的咏梅范式——“化身梅”。后世咏梅接受该范式影响的文本表现方式,主要有正引、反引、诗意图和组合型等四大类。
关键词:陆游诗歌;化身梅;范式;后世影响
试笔:宋人“偶然欲书”情境下的文献生成
李成晴
摘 要:明茅维本《东坡先生全集》所载苏轼篇题《泗岸喜题》,宋本原貌应作《闻骡䭾试笔》或《骡䭾驿试笔》。所谓“试笔”,既指试写行为,也指在书写准备阶段所自由书写的诗文。以“试笔”为篇题,滥觞于晚唐郑谷的《试笔偶书》,并在宋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陆游等文士那里蔚然成风,《欧阳文忠公集》甚且专编《试笔》一卷。试笔作为日常书写情境,深度参与了宋人的日常书写与文献生成。试笔具有“书以自识”的个人化特点,承载着作者的生命意识,并被作者用来自抒情志与自述身世。以“试笔”为篇题的诗文大抵冲口而得,信手而成,初不加意,有着“偶然欲书”的舒展和自由,因此也最大限度地释放着试笔类诗文的文体自由,为诗人检点身心行止提供了宽松的文本空间。
关键词:“试笔”;宋人;书写准备;“书以自识”;“偶然欲书”
赋学文献考辨方法论
踪 凡
摘 要:目前尚有二三百种赋学文献深藏于海内外各类藏书机构,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查询与利用。研究者可以通过书目检索,实地查询,版本源流梳理,文献真伪鉴别,作者、年代考证等方式展开初步研究。对于已经亡佚的辞赋作品和赋论、赋注文献,可以利用类书、字书、韵书、古注等钩稽其佚文,但需要仔细考辨,去伪存真。
关键词:赋学文献;研究方法;考辨
陈寅恪与近代“新宋学”之建立
张 凯摘 要:近代学术,经史嬗变。20世纪30年代前后,各派学人群趋编纂宋史,陈寅恪对宋代学术推崇备至,倡导建立“新宋学”复兴民族文化。在历史语境中梳理陈寅恪的学术渊源与问题意识,结合“新发现”陈寅恪关于“李翱思想起源”的课程笔记,既可展现民国“宋学”与宋史研究的复杂旨趣,更能获悉陈寅恪贯通“史事”与“义理”的尝试,深入认识陈寅恪宋学与宋史观念的演化及其实践。以此为基础,揭示陈寅恪提倡建立“新宋学”的旨趣与机制,为时下超越分科与专题的学术研究方式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陈寅恪;新宋学;近代学术
民初国体政体理论脉络下的“共和”争议
邓华莹
摘 要:清季以降的流行认知中,共和兼具“民为主”与“民主之”的双重意涵,但若细究源于欧美日本的国体政体学说,共和是否必然与帝制对立以及代表民权,实颇有争议。民初尝试共和,因缘派系政治、权力竞争和政见立场的差异,各方各派纷纷援引国体政体学理争辩共和是否主权在民、如何实践主权在民等问题,衍生多歧共和言说,表征着共和的待定与悬浮。洪宪帝制运动期间,帝制派借用区分君主、共和与专制、立宪为国体政体两个范畴的观念,制造共和国体与立宪政体的紧张关系,巧言变国体为君主可置换立宪政体,实则既不敢明言尊君权的真实意图,也无法说清君主国体之下的立宪政体如何实现民权。由此可见,君主政治已难以自证正当性,共和主权在民的原理是近代中国政治不可逆转的趋向。经过轮番的共和争辩,有识之士认识到共和未必与民权对等,主张明确定义并慎用共和概念。随后Democracy观念的引入,正好弥补共和概念模糊含混的方面,凸显中国共和政治的民主任务,因而顺势取代共和,成为中国思想政治新的关键概念。
关键词:共和;国体;政体;主权在民;民主
英属新英格兰与英国在大西洋世界的贸易竞争
王伟宏
摘 要:在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把英属新英格兰视为英国经济的边缘地带。然而到18世纪,英国不得不面对来自新英格兰殖民地的强有力竞争,涉及海外贸易的诸多领域。为了掌控北美殖民地的发展,英国逐渐调整了殖民地政策。但是,新英格兰经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日益加强,在大西洋世界中成为英国的重要竞争对手。围绕《航海条例》《蔗糖法》等法案,新英格兰与英国展开了多方面的博弈,对北美殖民地与母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英属新英格兰;英国;大西洋贸易;竞争关系
《悬泉汉简》所记传舍厕具“清倨”考
范常喜
摘 要:《悬泉汉简》中所记传舍设施“清倨”应为厕具,“清”是厕所的婉称,“倨”当读作“踞”,指伸足而臀坐。“清倨(踞)”是厕坑上面坐便用的台座,与悬泉置遗址高级传舍厕坑上的圆木方框相对应。这种装有木制台座的坐厕与保安山二号汉墓中的石制坐厕相类同,是汉代部分王侯、贵族及高官坐便习惯的反映。“清倨”在《悬泉汉简》中亦作“清踞”,出现在传舍检查记录中,说明这种厕具是当时此类传舍的常规设施。未配备厕所的普通传舍,住客白天可以利用置内公厕,晚上起夜则可能会用到“虎子”“行清”等小型可移动便器,也能较好地解决如厕的问题。
关键词:悬泉汉简;传舍;清倨;清踞;厕具
论《丧服》《服传》的成书时代与古今文性质
——兼说武威汉简《仪礼》的属性
徐 渊
摘 要:没有足够证据将《服传》的成书时代断在秦始皇焚书之前,即如沈文倬所说《服传》在战国时代已经成书,至汉景帝、武帝之间才转写成隶书。《服传》成书大概在西汉初至汉宣帝甘露三年石渠阁会议之间,之后一直单篇流传,其经传合编的时代要晚到东汉末期马融、郑玄的时代,而且即使当时注家将经传合编,也仍视《服传》为《仪礼》的记传,因此并未对其古今异文作注。
关键词:仪礼;服传;古文;今文;武威汉简
清华简《参不韦》新见“符”字考释
蔡一峰
摘 要:在近期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参不韦》整理报告中,有一未作隶定的新见字“
关键词:清华简;参不韦;古文字;凫;符
恐惧感与早期欧洲旅行文学
[法]弗朗索瓦·穆罗(François Moureau)著,郭丽娜、孙凤译注
摘 要:地球是水的星球。人类是地球上的旅行者,旅行文学是一种宝贵的文学资源。恐惧感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现代史的开始,这种心理感受充斥于早期欧洲旅行文学之中。对各种海陆怪兽的描写以及由此产生的幻觉,折射出人类在海陆旅行中的种种感受,展现了人类强大的想象力和不屈的冒险精神,也反映出人类不断认识这个星球、更新观念、创造历史乌托邦的过程。早期欧洲旅行文学作为海洋文学的一部分,包含人类恐惧心理的虚幻描写,更是人类征服水之星球的真实心理写照。
关键词:旅行文学;恐惧感;人类现代史;海洋文学
一种独特的哺乳动物
——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及相关文献的人类世研究意义
[法]埃玛纽埃尔·卡尼亚尔(Emmanuel Garnier)著,郭丽娜、洪日译摘 要:在人类世问题上,气候史学界关心陆地物种的整体史信息,尝试标识自然史上的“标记”物种。谭卫道是西方自然史开拓者之一,《华中与藏东旅行日志》记录了人类世行进期穆坪地区的物种信息,展示了一个以中国特有物种大熊猫为主的物种“沉积层”,揭示大自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处于守势的状态。近距离阅读《华中与藏东旅行日志》,主要目的并非还原历史,更无意于解决历史疑难,而是从物种整体史的角度,强调大熊猫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哺乳动物,对于深化人类世和生态环保等议题的科学讨论具有标记式价值。
关键词:人类世;中国大熊猫;谭卫道;《华中与藏东旅行日志》;穆坪;生态
神话地理的理性化
——《穆天子传》周穆王西行之旅的历史脉络与相关问题
雷晋豪
摘 要:有关《穆天子传》西域地理的研究多基于实证主义的思路,考证周王的巡游路线和具体位置,忽略了《穆传》西域是取材于神话地理,以实证方法考证地名是方法论的误区,故应另辟蹊径,探讨《穆传》反映的历史地理脉络。《穆传》展现出“理性化”的创作思维,而这个“理性化”的创作手法使其文本融入创作当时的历史地理观念,包含领土观、中国观、世界观以及交通地理背景。分析《穆传》的历史地理观念足以为《穆传》的文体、数据、作者、读者以及叙事的戏剧性来源等,提出新的认识。
关键词:《穆天子传》;神话地理;历史地理;旅游文学
从“克拉肯”(Kraken)到“巨型乌贼”
——“邪恶章鱼”形象研究
程方毅
摘 要:从1870年代开始在各类“说教地图”和政治漫画中出现的巨型章鱼始终是一种邪恶势力的象征,其中包括《1877年庄谐版战争地图》、澳大利亚排华运动中象征华人的章鱼漫画等。而章鱼的这种邪恶形象的出现与雨果《海上劳工》的出版有着直接关联。雨果在著作中将章鱼解释为一种“恶”的意志在自然中的体现。但是雨果笔下的章鱼形象又是从17世纪博物学家德尼·孟福尔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孟福尔在其博物学作品中将搜集到的关于章鱼的证据进行夸大甚至扭曲,并将它认定为北欧海怪“克拉肯”的原型。虽然孟福尔的论断被博物学家们所否定,但19世纪下半叶大量出现的巨型乌贼的记录让博物学家们仍倾向于将克拉肯与头足纲动物关联到一起。今天,“邪恶章鱼”的形象依旧不断地出现在包括小说、漫画、卡通、电影在内的各类艺术作品当中。
关键词:章鱼;地图;海怪;博物学;《海上劳工》
机构投资者分心与企业创新
——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
戴亦一,梁伟娟
摘 要: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学术界对其能否促进企业创新长期存在认知分歧。本文立足于我国“十四五”时期高度重视机构投资者发挥经济功能的现实场景,以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中不相关行业的极端收益事件作为其专注度的外生冲击,从机构投资者分心的视角深入考察我国市场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机构投资者分心对企业创新具有负面影响,从新的视角证实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具有推动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机制分析显示,分心导致机构投资者弱化对管理者的监督,进而诱发管理者的短视行为以及放纵管理者的懒惰行为是导致前述影响的潜在渠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或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助于缓解上述负面影响;监督型和长期型机构投资者的分心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但作为专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能够快速调整注意力,从而避免对企业创新产生长期负面影响。本文不仅为理解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补充了来自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证据,而且为新时代我国监管层进一步引导市场力量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企业创新;分心
外资股权监督与商业银行违规经营
张俊生,黄明明
摘 要:中国银行业股权对外资开放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对于外资股权在中国银行业发展中扮演积极监督者还是消极投资者的角色仍存在较大争论。为此,我们基于2008—2019年各级银行业监管机构出具的行政处罚公告以及银行层面的微观数据,研究外资持股对我国商业银行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外资股权对于银行违规经营发挥了积极监督作用,可以显著降低银行违规程度;(2)对外资股东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外资股东参与董事会治理是降低银行违规风险的重要渠道;(3)外资股东的引入可以降低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影子银行相关业务违规,对于非上市银行违规监督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证实取消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股比限制的积极意义,印证了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银行违规;行政处罚;外资股权;外资董事
经典审计质量度量指标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违反具体审计准则视角
曾亚敏,宋尧清
摘 要:中国证监会在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违规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明确列举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违反的具体审计准则。利用这一独特数据,从审计质量度量指标是否与审计违规相关的视角,本文检验现有常用的审计质量度量指标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诸多指标中,客户公司的财务重述与审计违规的相关程度最高。进一步根据事务所违反的审计准则对审计违规分类,财务报告重述与全部类型的审计违规都保持显著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中国市场,财务报告重述是审计质量度量指标中有效性最高的。考虑财务报告重述与证监会处罚之间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本文拓展了现有对审计质量度量指标有效性的研究,为以中国数据为样本的档案式研究选择审计质量的度量方法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审计质量;财务重述;审计准则
推荐阅读
2023年第5期
2023年第5期
2023年第5期
审核发布
初审:宋宇
审核:詹拔群、周吉梅
审核发布:彭玉平、李青果
关于我们